自然保护区简介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南北坡,地跨宜春市的宜丰、铜鼓两县。

地理坐标

东经114°29′~114°45′,北纬28°30′~28°40′

面积

11500.5公顷

保护区介绍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南北坡,地跨宜春市的宜丰、铜鼓两县。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9′~114°45′,北纬28°30′~28°40′,总面积11500.5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621.1公顷,缓冲区面积1466.4公顷,实验区面积6413公顷。官山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官山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背景上地处江西两大构造单元——扬子古板块与华南古板块结合带的北部,属“江南古陆”的组成部分。保护区总体上属中山山地地貌,海拔高差达1280米,最高峰麻姑尖海拔为1480米。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小气候较为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基本上雨热同季,有利于各种植物生长。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大小河流呈树枝状或扇形或梳状分布,无外来水流,自成水系。区内有东河、西河、青洞河、龙门河等河流,以吊洞、龙门瀑布为主的多处瀑布形成瀑布群。

官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和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群落。保护区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2344种,其中苔藓植物61科136属238种,蕨类植物36科79属191种,被子植物190科772属1896种,裸子植物7科13属1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毛红椿、长柄双花木、香果树等18种。保护区内已查明的脊椎动物有31目94科304种,其中哺乳类8目18科37种,两栖类2目8科31种,爬行类2目12科66种,鸟类16目51科157种,鱼类3目5科1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豹、云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勺鸡、猕猴等33种。

3.7511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