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龙南县境内,位于江西最南端赣粤交界处的南岭腹地九连山北坡。

地理坐标

东经114°22′50″~114°31′32″,北纬24°29′18″~24°38′55″

面积

13411.6公顷

保护区介绍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龙南县境内,位于江西最南端赣粤交界处的南岭腹地九连山北坡。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2′50″~114°31′32″,北纬24°29′18″~24°38′55″,总面积13411.6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4283.5公顷,缓冲区面积1445.2公顷,实验区面积7682.9公顷。九连山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地貌由南向北、从中山向低山丘陵过渡,地势南高北低,南面是赣粤边界九连山保护区主峰黄牛石,为境内最高峰,海拔1434米,其山脊自南向东北呈放射状延伸,海拔最低处仅为280米,相对高差为1154米。保护区气候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中亚热带华中区的南岭山地副区,与华南区相邻,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双重影响,气候温和湿润,有明显的干湿季。保护区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境内溪流、沟谷交错,终年流水潺潺,水资源极其丰富,区内主要有大丘田河、田心河、饭罗河、鹅公坑河、上围河等8条河流。大丘田河经全南、田心河经杨村同汇于桃江河,为赣江水系的源头之一。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据统计,保护区内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297科1112属2796种,其中苔藓植物66科137属287种,蕨类植物41科86属188种,裸子植物10科23属31种,被子植物180科866属229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福建柏、鹅掌楸、厚朴等18种。保护区内已查明的脊椎动物有33目102科384种,其中兽类7目18科57种,两栖类2目7科21种,爬行类2目13科44种,鸟类16目50科226种,鱼类6目14科36种;昆虫有19目202科987属140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豹、云豹、白颈长尾雉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海南鳽、水鹿等42种。

2.5560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