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资溪县的东北部,地处武夷山脉中段西坡。

地理坐标

东经117°09′36″~117°17′59″,北纬27°42′50″~27°52′49″

面积

13866.53公顷

保护区介绍

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资溪县的东北部,地处武夷山脉中段西坡。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9′36″~117°17′59″,北纬27°42′50″~27°52′49″,总面积13866.53公顷,属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4286.08公顷,缓冲区面积3438.72公顷,实验区面积6141.73公顷。马头山保护区始建于1994年,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属于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类型,中山地貌占全区总面积3/4以上,地势起伏很大,由东南西三面向西北倾斜,相对高差在400~600米之间。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相对湿度83%,年平均无霜期270天,年平均雾日88天。保护区是鄱阳湖五大河流之一的信江最大支流——白塔河的源头。由于受武夷山主脉西北向倾向和该地区北北东构造断裂的共同影响,发源于保护区的杨坊河、马头山河、斗垣河和排上河四条主要溪流几近平行地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纳入泸溪河后流经中国道教圣地龙虎山,再归入信江。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美毛含笑、南方红豆杉、长叶榧、伯乐树、香果树、银鹊树、蛛网萼等珍稀野生植物及其群落,以及天然杉木林和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据统计,保护区内有苔藓植物69科149属265种,蕨类植物30科62属142种,裸子植物8科15属20种,被子植物168科779属2054种,是种子植物较为丰富的地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蛛网萼、香果树、长叶榧树等19种。保护区内陆生脊椎动物共有27目91科387种,其中哺乳类6目22科64种,鸟类17目49科245种,两栖类2目8科29种,爬行类2目12科49种;另有鱼类3目8科34种,贝类19科31属44种,虾类2科2属8种,蟹类1科1属1种;昆虫有13目123科393属83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颈长尾雉、云豹、黑麂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鸳鸯、黑熊、黄喉貂、虎纹蛙等47种。

1.4526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