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西北角,赣江、修河的交汇处,地跨九江市的永修县、星子县和南昌市的新建县。

地理坐标

东经115°54′~116°12′,北纬29°02′~29°19′

面积

22400公顷

保护区介绍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西北角,赣江、修河的交汇处,地跨九江市的永修县、星子县和南昌市的新建县。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4′~116°12′,北纬29°02′~29°19′,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辖9个湖泊及其草洲,总面积22400公顷,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8193公顷,缓冲区面积3507公顷,实验区面积10700公顷。鄱阳湖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有水域、洲滩、岛屿等地貌类型,其中洲滩又分为沙滩、泥滩和草洲三种类型。因季节性水位差变化大,自然地理特征总体表现为“洪水一片,枯水一线”。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保护区内9个湖泊均处于赣江西支、修水尾闾入湖洲前缘,其水文特征受赣江西支、修水及鄱阳湖水文情势的三重影响。水位的年内变化趋势与鄱阳湖一致,月平均水位以7月为最高,1月最低。当区内湖泊与鄱阳湖分割时,水体基本处于静态;在汛期,保护区内的湖泊与草洲被洪水淹没,与鄱阳湖融为一体,湖流以吞吐流为主。由于赣江西支和修水直接流入保护区,因此鄱阳湖保护区内泥沙淤积较严重。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以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独特的湿地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有各类植物128科359属476种,其中苔藓植物2科3属3种,蕨类植物8科11属12种,裸子植物5科8属11种,被子植物80科330属430种。浮游植物有7门31属约50种。当地特有植物有永修柳叶箬和短四角菱2种。保护区内有各类动物780多种,其中兽类约45种,两栖爬行类61种,鸟类310种,鱼类21科122种,昆虫10目63科227种,软体动物6科11属1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中华鲟、白鲟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鲵、水獭等48种。

2.5149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