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崇义县西北部,地处湘赣两省界山——罗霄山脉的南端,南岭山地北坡。
东经113°54′37″~114°07′34″,北纬25°41′47″~25°54′21″
17105公顷
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崇义县西北部,地处湘赣两省界山——罗霄山脉的南端,南岭山地北坡。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4′37″~114°07′34″,北纬25°41′47″~25°54′21″,总面积17105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5680公顷,缓冲区面积2750公顷,实验区面积8675公顷。齐云山保护区始建于1997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地貌形态类型以花岗岩山岳型中山—亚高山地貌为主体,次为中低山地貌。区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主峰齐云山海拔2061.3米,为赣南最高峰。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季风及地形影响,具有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迟秋早、春夏多雨、雨量充沛、秋冬干旱、光照适宜的特点。保护区水系十分发育,主要河流有正井河、茶坑河、冬瓜坪河、桶江河、新地河、横河、十八垒河,它们汇入上犹江,流入赣江。
齐云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南岭北坡原生森林生态系统与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及其生境、我国中部候鸟迁徙通道上迁徙候鸟的重要停歇补食点、长江一级支流赣江源头集水区的水源涵养林。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2843种,其中苔藓植物52科99属192种,蕨类植物40科89属229种,裸子植物9科17属20种,被子植物169科830属240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小黑桫椤、金毛狗、福建柏等14种。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394种,其中哺乳类8目20科45种,两栖类2目7科24种,爬行类3目14科48种,鸟类17目54科257种,鱼类4目9科2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豹、云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藏酋猴、黑鸢、白尾鹞等4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