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东部、铅山县南沿、武夷山脉北段西北坡。

地理坐标

东经117°39′30″~117°55′47″,北纬27°48′11″~28°00′35″

面积

16007公顷

保护区介绍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东部、铅山县南沿、武夷山脉北段西北坡。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9′30″~117°55′47″,北纬27°48′11″~28°00′35″,总面积16007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4835公顷,缓冲区面积2021公顷,实验区面积9151公顷。武夷山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范围是武夷山脉最高峰黄岗山(2160.8米)和次高峰读书尖(2128.5米)周围的中山山地,两山峰之间和南北两侧各有一条地质构造断裂带(峡谷)。其中在两山峰之间的“武夷山大峡谷”最为壮观,纵横闽赣数十公里,高差达1000~1500米。保护区地貌形态为强烈侵蚀的岩浆岩中山地貌,地貌类型有山地地貌、流水和湿地地貌。受海洋性暖湿气流、地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保护区内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年降水量2583mm,年平均湿度84%。年平均气温14.2℃,1月平均气温3.6℃,7月平均气温23.8℃。年平均无霜期231天。保护区内溪水主要有桐木河、乌石河、岑源河和杨村河,是信江一级支流铅山河的发源地,每年为鄱阳湖输送了约3亿立方米的水资源。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较强的中亚热带中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典型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295科1140属2829种,其中苔类植物27科56属98种,藓类植物41科115属178种,蕨类植物41科93属248种,裸子植物6科19属27种,被子植物177科857属227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榧树、鹅掌楸、凹叶厚朴等21种。保护区内有兽类8目25科77种,鸟类18目52科295种,爬行类2目11科57种,两栖类2目8科33种;昆虫有16目140科944属142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黑麂、黄腹角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藏酋猴、白鹇、鸳鸯、水獭等。

1.6176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