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东南角,地处青藏高原东侧,岷山山脉北麓,白龙江的上游。
东经103°37′30″~104°03′47″,北纬33°39′25″~33°58′48″
54575公顷
甘肃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东南角,地处青藏高原东侧,岷山山脉北麓,白龙江的上游。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7′30″~104°03′47″,北纬33°39′25″~33°58′48″,总面积54575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9389.50公顷,缓冲区面积9496.35公顷,实验区面积25689.15公顷。保护区始建于2004年,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多儿自然保护区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属于甘南山地高原区,是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山地,逐渐向陇南山地过渡。区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崎岖,为侵蚀构造型中高山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脉近南北走向,沟谷相对较为开阔,阶地发育,沿沟河两岸流水地貌发育。保护区深居内陆,地处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表现为:寒冷阴湿多雨,无霜期短,热量不足,具有夏凉夏短,冬长冬冷,春季回暖慢,秋季降温快,冬干秋湿,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保护区为多儿河水系,多儿河是白龙江的第二大一级支流。主河道蜿蜒曲折,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径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次为高山融雪水。
多儿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羚牛、梅花鹿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地处岷山山系西北端,是大熊猫岷山C种群的核心分布区,有较好的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对岷山C种群的保护与恢复举足轻重。经调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4目70科231种,其中兽类6目23科65种,鸟类12目37科(亚科)146种,爬行类2目3科9种,两栖类2目3科5种,鱼类2目4科6种。有昆虫15目113科61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豹、雪豹、马麝、梅花鹿、羚牛、绿尾虹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小熊猫、黑熊、血雉、高山兀鹫等。保护区共记录到野生维管植物106科376属929种,其中蕨类植物19科26属58种,裸子植物4科7属21种,被子植物83科343属850种(包括变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独叶草、秦岭冷杉、大果青扦、水青树、红花绿绒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