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境内,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西部,六盘山系东侧支脉。
东经106°26′18″~106°37′24″,北纬35°23′24″~35°37′52″
16283公顷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境内,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西部,六盘山系东侧支脉。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6′18″~106°37′24″,北纬35°23′24″~35°37′52″,总面积16283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6680公顷,缓冲区面积4645公顷,实验区面积4958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华北地台偏西部,贺兰—六盘山陆内造山带偏南段,保护区主体部分属六盘山山脉东列小关山,部分处于六盘山与鄂尔多斯盆地过渡地带。区内山脉相连,沟壑纵横,以石质山区和黄土山区地貌为主,海拔在1497~2234米之间。保护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干燥,夏秋温热湿润。保护区水资源主要由地下水和地表水两部分构成。地下水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河流(沟谷)潜水、黄土层潜水、山区基岩潜水和层间承压水。保护区内地表水资源主要为地表径流,其中分布于全境的泾河水系是黄河的五大支流水系之一,主流泾河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内六盘山以东,横贯全区。
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暖温带半湿润区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经初步调查,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03科377属750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21属37种,裸子植物4科8属12种,被子植物86科348属70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紫斑牡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毛杓兰等。保护区内陆生脊椎动物有4纲25目61科194种,其中哺乳类44种,鸟类133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1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鸨、金雕、黑鹳、林麝、豹、金猫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鲵、大天鹅、红腹锦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