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佛坪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0′45″~108°01′06″,北纬33°34′36″~33°44′50″,总面积13534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4274公顷,缓冲区面积3793公顷,实验区面积5467公顷。

地理坐标

东经107°50′45″~108°01′06″,北纬33°34′36″~33°44′50″

面积

13534公顷

保护区介绍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佛坪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0′45″~108°01′06″,北纬33°34′36″~33°44′50″,总面积13534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4274公顷,缓冲区面积3793公顷,实验区面积5467公顷。保护区始建于2002年,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在陕西省地貌区划中,属于秦岭地区、秦岭南坡中山亚区。区内地貌类型比较复杂,中、小型地貌甚为发育。保护区地势呈西北高而南东低,海拔高度一般在1300~2300米之间,最高点位于西界的鳌山,海拔2574.2米,最低点位于龙草坪,海拔1150米,相对高差1424米。保护区地处长江流域,属汉江二级支流——椒溪河的上游,发源于保护区境内的椒溪河,沿途接纳了大东河、小东河、雄黄池等支流,向南流出保护区。椒溪河上游支流均为山溪性河流,河道狭窄,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秦岭山脉为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保护区位于秦岭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呈现出年均温度较低、温差较小、冬冷夏凉、温凉湿润的特点。

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野生动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区既是古北界与东洋界野生动物的交汇区,也是华北、华中、西南及青藏高原植物区系的渗透区,使得区内物种多度、相对丰度和生境类型呈现南北汇聚、四方杂居、起源古老的特点。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0科563属1326种,蕨类植物21科44属92种,苔藓植物43科81属15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大果青扦、连香树、水青树、野大豆、秦岭冷杉等。保护区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5目73科171属250种,其中鱼类3目4科11属11种,两栖动物2目6科7属9种,爬行动物2目6科15属19种,鸟类11目33科90属153种,兽类7目24科48属58种。昆虫有29目305科278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豹、金雕、林麝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水獭、血雉、红腹角雉、红角鸮、领鸺鹠、赤腹鹰等。

2.8404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