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境内,总面积10768公顷,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未公布
10768公顷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境内,总面积10768公顷,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始建于1997年,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碱淖自然保护区在毛乌素沙地的东缘,属风沙草滩区。地形地势较为平坦,海拔在987~1449.4米之间。地貌为侵蚀残留的黄土梁峁地形,由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沙盖黄土梁峁及其间大小不等的海子、洼地(亦称滩地)组成的典型风沙地貌。红碱淖属较大的洼地,水源为地下水和地表水。湖泊底部中心低洼,四周向中心倾斜,坡度平缓。保护区属暖温带森林草原向中温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大陆性气候显著。主要特点是:光照充足,光能强,气温较低,寒暑剧变,气候干燥,夏季降水集中,灾害频繁,无霜期短。保护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均较丰富。地表水以红碱淖为主,连同其他海子和河流共同组成地表水系;地下水属于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水量丰富,水位埋藏浅,含水层厚度大,水质优良。
红碱淖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遗鸥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鸟类及其栖息地红碱淖湿地生态系统。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50科127属170种,包含裸子植物2科4属5种,被子植物48科123属165种。保护区内有浮游动物8种,两栖动物1目2科2属5种,爬行动物3目6科9属10种,鸟类17目42科185种,哺乳动物3目9科2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遗鸥、黑鹳、金雕、白尾海雕、大鸨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琵鹭、大天鹅、纵纹腹小鸮、黄喉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