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镇坪县、平利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6′41″~109°30′29″,北纬31°54′39″~32°08′13″,总面积28103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1923公顷,缓冲区面积3914公顷,实验区面积12266公顷。

地理坐标

东经109°16′41″~109°30′29″,北纬31°54′39″~32°08′13″

面积

28103公顷

保护区介绍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镇坪县、平利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6′41″~109°30′29″,北纬31°54′39″~32°08′13″,总面积28103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1923公顷,缓冲区面积3914公顷,实验区面积12266公顷。保护区始建于2001年,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处于大巴山山脉北侧弧形构造带内,区内最高峰化龙山海拔2917m,是大巴山山脉的第二主峰,最低点海拔763米,相对高差2154米。因受强烈的流水侵蚀、寒冻风化和岩溶作用,形成尖峭险峻的山岭、狭窄深邃的山谷和岩溶地貌。山峰多呈金字塔形,山岭狭窄,只在溶蚀洼地、岩溶丘陵成片分布的山顶部或在亚高山古冰川形成的谷盆,才局部呈现出比较平缓的外貌。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区,但随垂直差异从低到高,具有山地暖温带和中温带过渡性气候的地带特征。保护区横跨汉水流域南江河水系(堵河上游)和岚河水系。发源于保护区的河流达数十条之多,其中三级以上河流12条,其中比较大的河流有竹溪河、浪河、红水河、岚河等。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的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植物种群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种子植物154科751属1732种,蕨类植物26科46属114种,大型真菌45科101属16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红豆杉、珙桐、水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秦岭冷杉、大果青扦、厚朴、连香树等。保护区共发现野生陆栖脊椎动物251种(不含鱼类),其中哺乳纲7目23科55属77种,鸟纲13目30科141种,两栖爬行动物4目13科22属33种。初步鉴定昆虫60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豹、云豹、林麝、金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黄喉貂、水獭、雀鹰、红腹角雉等。

3.2537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