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境内。
东经107°31′16″~107°42′30″,北纬33°42′02″~33°54′05″
21865公顷
陕西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1′16″~107°42′30″,北纬33°42′02″~33°54′05″,总面积21865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7080公顷,缓冲区面积6550公顷,实验区面积8235公顷。保护区始建于2006年,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柏塬自然保护区地势呈“哑铃”形,南北高而东西低,最高点位于保护区东北部的老子庙,海拔3120米,最低点位于保护区中部西侧,海拔1280米,相对高差1840米。保护区地貌类型属侵蚀剥蚀中起伏—大起伏中高山地貌,地表起伏大,多悬崖沟谷,中、小型地貌甚为发育。保护区位于秦岭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受地形、海拔和植被等因素影响,区内气候多变,温差悬殊,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分异明显,具有温度较低、冬冷夏凉和温凉湿润的特点。保护区地处长江流域,属汉江一级支流湑水河水系上游。该河段在区内长约10km,属高山峡谷型河道,河流切割剧烈,支流多。保护区内除湑水河外,主要有太白河和大箭沟两条河流,属湑水河支流。
黄柏塬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兴隆岭区域种群和牛尾河区域种群主要的连接地带,是两大种群进行基因交流的重要廊道。同时,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据初步调查,保护区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3目72科224属346种,其中鱼类2目4科10属10种,两栖动物2目6科8属13种,爬行动物2目8科19属25种,鸟类10目31科217种,兽类7目23科64属81种。已知昆虫有29目296科283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秦岭羚牛、林麝、豹、金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大鲵、秦岭细鳞鲑、松雀鹰、红腹角雉等。据调查统计,保护区有苔藓植物48科88属157种,蕨类植物84种,裸子植物4科9属13种,被子植物109科457属109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独叶草、秦岭冷杉、大果青扦、连香树等。据初步调查和鉴定,区内已知大型真菌有2亚门4纲10目41科102属18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