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山脉陕西富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0′~108°41′,北纬35°45′~36°01′,总面积40621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3814公顷,缓冲区面积8479公顷,实验区面积18328公顷。

地理坐标

东经108°30′~108°41′,北纬35°45′~36°01′

面积

40621公顷

保护区介绍

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山脉陕西富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0′~108°41′,北纬35°45′~36°01′,总面积40621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3814公顷,缓冲区面积8479公顷,实验区面积18328公顷。保护区始建于2001年,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地形地貌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范围以子午岭主脊为轴线,布局于东南坡,主梁两侧山势陡峭,山崖陡峻,沟谷纵横,多形成U形宽谷和V形狭谷。区内最高峰为兴隆关,海拔1687米,最低处蒿地沟,海拔为1100米,相对高差587米。地势西高东低,东缓西陡。保护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及中纬度半干旱气候,区内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7.4~9.3℃,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相对湿度65~70%。保护区水系属渭河水系,以陈家河、老虎沟为中心构成放射状水系,大的支流溪水为桦树沟、杨家河、陈家河、石灰沟、老虎沟等,均汇集于清水河,流经直罗镇南川注入葫芦河后再向东流在黄陵县交口河汇入渭河最大一级支流洛河。

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主要是黄土高原稀有的天然次生林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植被属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带的北部西段,是森林草原向草原植被的过渡地带,区内森林覆盖率达88.3%,动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保护区内大型真菌有22科60余种,蕨类植物有11科21属37种,种子植物93科323属596种(包括引入的8属19种)。保护区内已发现陆栖脊椎动物27目59科188种(亚种),其中两栖纲动物1目2科4种,爬行纲动物3目5科10种,鸟纲动物17目36科131种(亚种),哺乳纲动物6目16科43种。保护区清水河共有鱼类2目3科17种。昆虫资源已知有53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鹳、金雕、豹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灰鹤、大天鹅、纵纹腹小鸮、水獭等。

2.2627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