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跨墨脱、波密、林芝和米林4县,地理坐标为东经94°39′~96°06′,北纬29°05′~30°20′,总面积916800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20000公顷,缓冲区面积37000公顷,实验区面积559800公顷。

地理坐标

东经94°39′~96°06′,北纬29°05′~30°20′

面积

916800公顷

保护区介绍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跨墨脱、波密、林芝和米林4县,地理坐标为东经94°39′~96°06′,北纬29°05′~30°20′,总面积916800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20000公顷,缓冲区面积37000公顷,实验区面积559800公顷。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原墨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扩建更名为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表形态以岭谷高差悬殊的高山峡谷地貌为特色。大峡谷核心地段谷地最低处仅有500米,而两侧山脉主脊线大多在5000米左右,其间还林立着许多6000米以上的雪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米,是大峡谷地区最高峰,其对面矗立着加拉白垒峰,海拔7257米,两山形成大峡谷地区最壮丽的雪岭、冰峰景观,雅鲁藏布—布拉马普特拉河自西向东流经二峰之间,环绕南迦巴瓦峰形成马蹄状回转,再折向西南沿东喜马拉雅东南斜面奔腾而下,形成了世界最雄奇壮观的第一大峡谷。由于地形对水汽输送的影响颇大,大峡谷南北气候产生了明显分异,以横亘于大峡谷地区中北部的东喜马拉雅和哽日嘎布山脉为界,南部为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山地气候,北部则为半湿润的亚热带、温带山地气候。而在山地坡面上则形成了我国最完整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主要包括低山热带北缘湿润气候带、山地亚热带气候带、亚高山温带湿润气候带、高山亚寒带湿润气候带、高山寒带冰雪气候带。大峡谷保护区内的河流均属雅鲁藏布江水系,主要支流有迫隆藏布、易贡藏布、金珠藏布等,主要湖泊有易贡湖、嘎隆拉天池、布琼湖等。

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热带北缘半常绿季雨林为基带的完整湿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与众多珍稀濒危物种,以及世界第一大峡谷自然景观和青藏高原最主要水汽通道环境。据调查和资料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5039种,苔藓植物512种,大型真菌686种,锈菌20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云南红豆杉、巨柏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长蕊木兰、穗花杉、千果榄仁、小果紫薇、海南粗榧等。保护区内有两栖动物22种,爬行动物39种,鸟类492种,哺乳类动物87种,昆虫2000余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林麝、喜马拉雅麝、赤斑羚、绿尾虹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熊猴、猕猴、小熊猫、墨脱缺翅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