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珠峰保护区也是世界最高海拔的自然保护区。

地理坐标

东经84°27′~88°23′,北纬27°48′~29°15′

面积

3381900公顷

保护区介绍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珠峰保护区也是世界最高海拔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84°27′~88°23′,北纬27°48′~29°15′,总面积3381900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009442公顷,缓冲区面积592839公顷,实验区面积1779619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88年,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由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形成了以高喜马拉雅山脉和藏南分水岭为骨架,以高原湖盆、宽谷为基底,并含有河流、湖泊、冰川、冰缘、风沙等多种地貌类型的极其复杂的现代地表形态。喜马拉雅山脉的地貌形态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内最具特色,它自西向东横贯保护区南缘。该山脉11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就有5座分布于保护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埃佛勒斯,8848米),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8516米),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8463米),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8201米),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8012米)。保护区大部分位于珠峰北坡,地面海拔大多在4000到5000米,属于温凉半干旱的大陆性高原气候,仅在南部的樟木、陈塘等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气候较湿热。保护区年均气温在2.1℃;年日照时数达3323小时,日照百分率达75.3%;年均降水量270.5毫米,年均总蒸发量2479.5毫米,蒸发量远高于降水量,且降水多集中于7~9月;雨热同季。保护区的河流以朋曲河的干、支流为主,此外还有绒辖曲、波曲、吉隆藏布、斗嘎尔河等四条较大的沟谷河流。这五条河流均为外流河,属恒河水系。保护区的湖泊以佩枯错为首,其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此外还有星罗棋布的高原小湖泊。在保护区的诸多山峰中发育着许多规模巨大的大陆性冰川,这些冰川是保护区内河流、湖泊的源泉。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以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高原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348种,其中蕨类植物222种,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2106种;苔藓植物472种,地衣植物172种,真菌13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长蕊木兰、天麻、喜马拉雅红豆杉、水青树等。保护区内有哺乳动物53种,鸟类206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6种,鱼类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塔尔羊、豹、雪豹、藏野驴、黑颈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藏原羚、岩羊、棕熊、猞猁、藏狐等。

2.3113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