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部大山包乡。
东经103°14′55″~103°23′49″,北纬27°18′38″~27°29′15″
19200公顷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部大山包乡。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4′55″~103°23′49″,北纬27°18′38″~27°29′15″,总面积19200公顷,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8686公顷,缓冲区面积4890公顷,实验区面积5624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90年,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东北高原面上的高耸山地——五莲峰顶部的古夷平面上,大山包是其主峰,属构造侵蚀高中山。海拔多在3000~3200米。在高原面上,山丘相对高差50~100米,山体浑圆,坡度平缓,谷地为亚高山沼泽化草甸,地势平坦开阔。保护区属于暖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夏季温凉,冬季干冷风大,年均温6.2℃,无霜期122天左右,年降水量1100~1200mm,年均相对湿度77%。大山包台地位于金沙江水系重要支流之牛栏江流域与洒渔河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是滇东北的“水塔”之一,主要溪流有跳墩河和羊窝河等。
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地——亚高山沼泽化草甸(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鹤类,也是世界15种鹤类中唯一一种终生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在昭通大山包地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约1300余只,为我国黑颈鹤越冬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保护区分布有高等植物72科197属358种,包括蕨类植物6科7属8种,种子植物66科190属350种(含种下单位)。植物资源以湿生植物为主,共有湿生植物239种,水生植物28种,陆生植物91种。保护区已记录到野生脊椎动物5纲28目68科253种,其中鱼类3目5科7种,两栖类1目3科6种,爬行类2目3科11种,鸟类15目36科166种,哺乳动物7目21科6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白头鹤、白尾海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松雀鹰、黑翅鸢、灰鹤、中华鬣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