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河口、蒙自、个旧四县(市)。
东经103°20′~104°03′,北纬22°35′~23°07′
45703公顷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河口、蒙自、个旧四县(市)。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0′~104°03′,北纬22°35′~23°07′,总面积45703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7923公顷,缓冲区面积14700公顷,实验区面积13080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86年,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个地形可分为西南和东北两大坡面。地势起伏较大,山脊明显,河谷幽深,属中切割中山地貌,山体两侧有起伏蜿蜒的丘陵地貌。区内最高峰为大围山,海拔2365米,最低处在南溪河畔,海拔100米。保护区属滇南的热带山地,受回归线高压的下降气流控制,气候类型表现为湿润型的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超过1500mm,夏半年降水丰富,干季也时常出现浓雾,使区内终年湿度较大。整个保护区坐落在红河与其支流南溪河、新现河三面包围之间,保护区的西南坡为红河及新现河水系,东北坡为南溪河水系。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珍稀动植物物种。据调查统计,保护区有苔藓植物47科114属217种,蕨类植物50科127属272种,种子植物188科1055属361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望天树、滇南苏铁、水松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长蕊木兰、福建柏、云南穗花杉、篦子三尖杉、桫椤等。保护区内记录有兽类9目25科55属82种,鸟类16目46科155属285种和亚种,两栖类53种,爬行类60种,鱼类14科50属70种,昆虫9目57科135属16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蜂猴、倭蜂猴、云豹、林麝、绿孔雀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短尾猴、熊猴、黑熊、水獭、白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