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中南部。
东经102°03′33.5″~102°36′59″,北纬22°30′18.9″~22°55′35.7″
61860公顷
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中南部。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3′33.5″~102°36′59″,北纬22°30′18.9″~22°55′35.7″,总面积61860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3766公顷,缓冲区面积 19426公顷,实验区面积 18668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连山自然保护区所分布的黄连山山脊明显,山体呈梁状,为构造侵蚀中山、局部高中山和低山以及深切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山地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保护区内最高海拔2637米,为黄连山主峰,最低海拔320米,处于李仙江与小黑江交汇处,海拔相对高差2317米。保护区西部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东部受太平洋西伸高压的影响,但由于地处哀牢山南延余脉云南气候的分界线上,阻碍了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暖湿气流和来自北部湾的东南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了光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由于区内海拔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差异也甚为突出。保护区作为绿春县的降雨中心,雨量充沛,加上大面积原始森林覆盖,涵养丰富的水源,众多河流发源于此,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勐漫河、渣吗河等,均属红河水系。
黄连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南亚热带湿性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绿春苏铁及长臂猿等珍稀动植物。据统计,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239科1099属2802种,其中蕨类植物41科109属269种,裸子植物8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190科979属252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绿春苏铁、西藏红豆杉、东京龙脑香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狭叶坡垒、长蕊木兰、伯乐树、滇南风吹楠等。保护区内记录到脊椎动物有470余种,其中哺乳动物9目24科68属100种,鸟类14目39科123属217种,两栖类动物2目7科13属42种,爬行类动物2目9科27属36种,鱼类5目17科57属76种和亚种。昆虫4目4科6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西黑冠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蜂猴、倭蜂猴、云豹、鼋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獭、黑熊、斑林狸、蟒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