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永善县、大关县、盐津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1′47″~104°45′05″,北纬27°47′41″~28°17′40″,由三块独立的片区组成,分别为:朝天马片区、三江口片区和海子坪片区。

地理坐标

东经103°51′47″~104°45′05″,北纬27°47′41″~28°17′40″

面积

26186.65公顷

保护区介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永善县、大关县、盐津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1′47″~104°45′05″,北纬27°47′41″~28°17′40″,由三块独立的片区组成,分别为:朝天马片区、三江口片区和海子坪片区。保护区总面积26186.65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0491.46公顷,缓冲区面积4434.77公顷,实验区面积11260.42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高原(也称滇东高原)向北与四川盆地、广义的横断山区向东与贵州高原交汇过渡的区域,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由云南高原向四川盆地倾斜。保护区以中山地貌为主,有高大山脉分布,周围均有深切河谷围绕,形成山谷相间的地貌特点。区内最低海拔880米,最高海拔2454米,相对高差1574米。保护区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水平气候带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四季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特征不如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由于保护区地势海拔变化幅度大,且海拔普遍较高,致使气候垂直分异显著。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均属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发源并流经保护区的河流,除了三江口片区及附近的桧溪小河、团结河直接汇入金沙江之外,其余河流均属于金沙江流域的横江水系,主要由白水江、洛泽河及其众多次级支流构成。河流多数位于源头或上游河段,均属典型的山区性河流,具有流程短、比降大、水量小、水流急等特点。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云贵高原代表性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区共记载野生维管束植物179科756属2174种,其中蕨类植物33科91属242种,裸子植物4科5属6种,被子植物142科660属192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南方红豆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香果树、水青树、金毛狗、中华桫椤等。保护区记录有哺乳动物9目27科71属92种,鸟类18目54科363种,两栖动物2目10科28属40种,爬行动物2目14科33属54种,鱼类47种,同时还记录有昆虫42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林麝、黑鹳、四川山鹧鸪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小熊猫、猕猴、藏酋猴、中华鬣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