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南部玉溪市的元江县境内,是我国第一个干热河谷自然保护区。
东经101°21′24″~102°21′12″,北纬23°19′12″~23°46′12″
22378.9公顷
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南部玉溪市的元江县境内,是我国第一个干热河谷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1°21′24″~102°21′12″,北纬23°19′12″~23°46′12″,由江东片和章巴片两区域组成,总面积22378.9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9988.2公顷,缓冲区面积4609.1公顷,实验区面积7781.6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89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元江自然保护区地貌类型复杂,主要以深切割中山地貌类型为主,区内海拔327~2580米,相对高差2253米。境内山脉基本呈东南走向,被元江分为东北、西南两支。县城居于中央,四周丘陵、群山呈放射状排列,形成东北、西南高,中间断陷的特殊地形。保护区气候具有西部型季风的主要特点:四季不分明、干湿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但由于保护区地处谷地,地形闭塞,又处于东南暖湿气流与西南暖湿气流的背风雨影区,气流越过山脊后下沉产生焚风效应,形成元江的气候特殊性,从干湿季分明,气候干热等特点看,保护区气候与热带干湿季(萨王纳)气候比较接近,只是温度稍偏低,干季降水稍多。保护区均属红河(元江)水系,是由元江干流及发育于两侧山地上的众多河溪共同组成的水系及河流网。元江支流众多,但多为流程较短的山地河溪,主要有清水河、南溪河、小河底河等。元江谷地虽属于干热河谷,气温高,降水偏少,但两侧山地因地势高耸,山体上部降水仍较丰富,加上山顶附近植被覆盖度大,易于形成地下水,以变质岩与砂页岩为主的山地易于储水,故该区内的谷坡及沟边多泉水出露。
元江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干热河谷型稀树灌木草丛生态系统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保护区内记录有维管束植物206科931属2303种,其中蕨类植物40科96属223种,裸子植物3科4属8种,被子植物163科831属207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元江苏铁、云南苏铁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香木莲、千果榄仁、水青树、桫椤等。保护区内已记录到哺乳动物9目29科71属97种,鸟类16目45科258种,两栖类2目8科23属53种,爬行类3目14科49属71种,鱼类4目9科28属34种,昆虫共有13目93科41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蜂猴、倭蜂猴、云豹、林麝、绿孔雀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熊猴、短尾猴、中华鬣羚、黑翅鸢、小爪水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