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1′36″~103°31′50″,北纬22°26′36″~22°57′44″,总面积42026.6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1013.7公顷,缓冲区面积16698.2公顷,实验区面积4314.7公顷。

地理坐标

东经102°31′36″~103°31′50″,北纬22°26′36″~22°57′44″

面积

42026.6公顷

保护区介绍

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1′36″~103°31′50″,北纬22°26′36″~22°57′44″,总面积42026.6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1013.7公顷,缓冲区面积16698.2公顷,实验区面积4314.7公顷。保护区分为互不相连的两大片:分水岭—五台山片和西隆山片,分水岭—五台山片位于金平县东北部,西隆山片位于金平县南部。保护区始建于1986年,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地处哀牢山南端余脉,境内为典型中山山地地貌,最高峰西隆山海拔3074.3米,最低海拔880米,相对高差2194.3米。分水岭—五台山片区山势呈西北向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头大山山脊将保护区分为东北红河流域和西南藤条江流域两个坡面,地质构造复杂。西隆山片区的西隆山亦为哀牢山脉的支系,区内由于受中生代以来强烈的地壳运动影响,河流切割深邃,地形比较复杂,为中山深切割地貌。保护区地处滇南低纬度高原地区,由于受暖湿季风影响,冬季多云雾,夏季多雨,日照较少。由于海拔高差大,地形复杂,从而形成了“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发源于保护区内的常流河沟达100余条,流量最大的河流为红河、金水河和藤条江。

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我国低纬度高海拔热带北缘地区热带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西黑冠长臂猿、叉叶苏铁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据统计,保护区分布有维管束植物223科913属256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叉叶苏铁、云南苏铁、望天树、红豆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狭叶坡垒、长蕊木兰、合果木、桫椤、云南拟单性木兰等。保护区内有哺乳动物9目29科64属120种,两栖动物2目8科14属52种,爬行动物2目14科31属59种,鸟类14目46科33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西黑冠长臂猿、蜂猴、云豹、金猫、绿孔雀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熊猴、毛冠鹿、黑熊、凤头鹰、蟒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