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东北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及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
东经108°03′53″~108°19′45″,北纬28°37′30″~28°54′20″
31113公顷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东北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及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3′53″~108°19′45″,北纬28°37′30″~28°54′20″,总面积31113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0543公顷,缓冲区面积15022公顷,实验区面积5548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1994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娄山脉北东,主要分布于乌江的两条支流——麻阳河和洪渡河的深切割沿岸地带。区内海拔800~1000米以上地段地势开阔,800米以下则多为峡谷,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峰丛、洼地、漏斗、溶洞、陡崖、石峰等溶蚀地貌及崩塌地貌十分发育。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类型。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湿度适中,冬凉,夏热,四季分明,有霜期短,生长季节长。区内主要河流为乌江一级支流麻阳河与洪渡河。麻阳河发源于德江县彦坪黄根坝,横贯保护区至思渠镇暗溪口汇入乌江,全长26.5公里,流域面积3183公顷。洪渡河从务川境内自西南向东北流经保护区内12.75公里,于洪渡镇(海拔264米)汇入乌江,在保护区流域面积1225公顷。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以黑叶猴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根据2004年国内外专家对麻阳河保护区内的黑叶猴种群数量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分布有黑叶猴76群730只左右,是目前我国黑叶猴分布最密集,数量最多的地区,亦是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区内已发现兽类37种,鸟类149种,两栖爬行类32种,鱼类4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叶猴、豹、林麝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毛冠廘、猕猴、水獭等。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54科417属116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麻栗坡兜兰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黄杉、穗花杉、香果树、苏铁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