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1′35〞~107°47′37〞,北纬29°00′02〞~29°13′17〞,总面积26990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9104.0公顷,缓冲区面积8581.7公顷,实验区面积9304.3公顷。
东经107°21′35〞~107°47′37〞,北纬29°00′02〞~29°13′17〞
26990公顷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1′35〞~107°47′37〞,北纬29°00′02〞~29°13′17〞,总面积26990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9104.0公顷,缓冲区面积8581.7公顷,实验区面积9304.3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2001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高原北部,为大楼山脉东段南缘支脉,地貌属黔北山原中山峡谷、低山地。地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于麻抓岩1939.9米,最低海拔于海洋溪560米,相对高差1379.9米,平均海拔1400米。保护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北部林区日照少,年日照1000至1200小时,湿度大,常年多雾,降水量1200至1360毫米,相对湿度88%。南部林区日照稍多,年日照1200至1500小时,气温偏高,年降水1100至1300毫米。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最大的一级支流——芙蓉江水系,属芙蓉江支流的有梅江和新民河、灰磏河、永锡河、凌霄河4条干流,水资源十分丰富。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以银杉、黑叶猴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有植物345科1184属3799种。低等植物59科114属243种,其中大型真菌47科95属208种,地衣植物12科19属35种;高等植物286科1070属3556种,在高等植物中,有苔藓植物62科138属262种、蕨类植物41科101属400种、裸子植物7科15属26种、被子植物176科816属286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水青树、香果树、篦子三尖杉、黄杉、野大豆等。保护区内共有动物54目282科1309属2002种。脊椎动物有33目88科240属337种,其中兽类8目21科48属57种、鸟类15目38科111属174种、两栖动物2目8科15属27种、爬行动物3目10科28属34种(亚种)、鱼类5目11科38属45种和亚属;昆虫21目194科1069属1665种和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叶猴、云豹、豹、林麝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细痣疣螈、凤头鹰、红腹锦鸡、藏酋猴、水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