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境内。
东经103°13′~103°26′,北纬28°26′~28°45′
30164公顷
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3′~103°26′,北纬28°26′~28°45′,总面积30164公顷,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0410公顷,缓冲区面积3219公顷,实验区面积6535公顷。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78年,1994年经林业部林函护字[1994]174号文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北段的凉山褶皱带,呈南北纵向平列,构成横断山系的一部分。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保护区属山地地貌,分为中山区和亚高山区两个地貌区,区内峰峦重叠,岭谷相间,山高路险。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凉。区内地势相差高度大,立体气候明显。由于处于迎风坡向,阻挡了东南季风的行进,强大的东南季风与北方的冷空气在此交汇,形成地形雨、热带雷雨、气旋雨,雨量充沛,为“华西雨屏”、“天漏”的组成之一。保护区内主要河流有大院子河和挖黑河,是岷江流域马边河的发源地之一,河流主要靠降水、融雪水和地下水补给,具有流程短、落差大、水量充沛的特点。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川金丝猴、珙桐、水青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41科473属1107种(包括亚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科31属54种,裸子植物5科11属27种,被子植物115科431属102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水青树、润楠、川黄檗等。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30目92科332种,其中两栖类2目7科13种,爬行类2目5科14种,鸟类16目49科218种,哺乳类8目27科79种,鱼类2目4科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豹、云豹、林麝、四川山鹧鸪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藏酋猴、小熊猫、黄喉貂、凤头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