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及仁和区境内。

地理坐标

东经101°32′15″~101°35′46″,北纬26°36′31″~26°38′24″

面积

1358.3公顷

保护区介绍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及仁和区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2′15″~101°35′46″,北纬26°36′31″~26°38′24″,总面积1358.3公顷,属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536.5公顷,实验区面积821.8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处于金沙江与雅砻江的分水岭——沙鲁里山南端,属横断山南段高山峡谷的一部分。区内沟壑纵横,山高谷深,为典型的中山地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2259.6米,最低海拔1120米,相对高差1139.6米。保护区属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具有夏季长,四季不分明,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日照长,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区内河流属长江水系,长度2.0km以上的河溪仅有湾沟箐、硝厂沟、猴子沟3条,由于岩体裂隙多且深、土壤蓄水力低,旱季基本无水流,而地下水则较丰沛。

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攀枝花苏铁为主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区内自然生长的攀枝花苏铁林,是我国乃至整个欧亚大陆苏铁类植物自然分布最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株数最多的天然苏铁林。据调查统计,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07科344属522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9属25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91科321属49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攀枝花苏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龙棕、红椿、金铁锁等。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15目32科88种,其中两栖纲1目2科5种,爬行纲1目3科9种,鸟纲7目21科61种,哺乳纲6目9科1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小灵猫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红腹角雉、红腹锦鸡、豹猫等。

2.2373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