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
东经102°52′~103°24′,北纬30°45′~31°25′
20万公顷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2′~103°24′,北纬30°45′~31°25′,总面积200000公顷,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51567公顷,缓冲区面积30735公顷,实验区面积17698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地构造属龙门山褶断带的中南段,由一系列北东向平行的褶曲和断裂组成。保护区地貌形态以高山深谷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境内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的山峰有101座,最高峰四姑娘山高达6250米,是四川省第二高峰,东部的木江坪海拔最低,为1150米。保护区属青藏高原气候带,为典型的亚热带内陆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年温差较小,干湿季节分明,降雨量集中。随着海拔的增高,从山谷到山顶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高寒带、极高山寒冻冰雪带等不同的气候垂直带谱。保护区内主要河流有皮条河、中河、西河和正河,主要靠降水、融雪水和地下水补给。
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珍稀野生动植物及亚热带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是我国邛崃山系大熊猫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和野生大熊猫数量居全国自然保护区之首,根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普查资料,保护区共有104只野生大熊猫。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现有脊椎动物82科450种,其中兽类103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25种,鸟类283种,鱼类18种;昆虫约170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林麝、雪豹、绿尾虹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藏酋猴、小熊猫、岩羊、血雉等。保护区内野生植物共计40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70属191种,裸子植物6科10属20种,被子植物135科632属160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伯乐树、连香树、油樟、水青树、红花绿绒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