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雅江县河口镇境内。
东经100°51′15″~101°00′13″,北纬29°52′30″~30°05′30″
22896.8公顷
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雅江县河口镇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0°51′15″~101°00′13″,北纬29°52′30″~30°05′30″,总面积22896.8公顷,属野生动物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1208公顷,缓冲区面积2607.9公顷,实验区面积9080.9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95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格西沟自然保护区内山体高大、地势险峻、河流深切,地貌类型以中山和高山为主,古夷平面发育,冰川作用明显,冰斗、角峰、刃脊、冰蚀湖等地貌较多。保护区北部和南部高峻,东部和西部相对较低,海拔范围介于2800~4702米之间,谷岭高差悬殊。保护区属于北亚热带气候,由于受青藏高原巨大山体的影响,表现出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特征,气候垂直分异明显。区内年平均气温为2~10℃,年平均降水量约70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形成明显的干湿季节。区内日照多、辐射强、干燥少云,具有高光能特性。保护区水系属雅砻江水系,较大的河流有格西沟、麻格宗沟和下渡沟,这些支流呈典型的山区河流特征,特点是流程短、落差大、流量小,全年有明显分别,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
格西沟自然保护区以绿尾虹雉等高山雉类及大紫胸鹦鹉等珍稀野生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已知有脊椎动物236种,其中兽类60种,鸟类163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3种,鱼类5种。有无脊椎动物195种,其中昆虫17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绿尾虹雉、斑尾榛鸡、豹、雪豹、林麝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血雉、灰鹤、藏酋猴、猕猴等。保护区有大型真菌2亚门5纲11目34科81属196种,维管束植物共有100科357属1311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28属60种,裸子植物3科6属19种,被子植物80科323属123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花绿绒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