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4′29″~103°04′07″,北纬28°39′54″~29°08′54″,总面积29643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6745.9公顷,缓冲区面积3336.7公顷,实验区面积9560.4公顷。

地理坐标

东经102°54′29″~103°04′07″,北纬28°39′54″~29°08′54″

面积

29643公顷

保护区介绍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4′29″~103°04′07″,北纬28°39′54″~29°08′54″,总面积29643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6745.9公顷,缓冲区面积3336.7公顷,实验区面积9560.4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97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西部、康滇南北向构造带北段,四川盆地与南北向构造带交接地区,是新构造运动活跃区,地壳呈持续上升趋势。整个区域为一向东开口的袋状地形,迎风坡降水丰沛,流水外力作用塑造地貌的力量很强烈,因而形成地势起伏大、以构造侵蚀剥蚀中山为主的地貌。保护区内群峰林立,海拔相对高差达3000米,气象要素随高度变化,在亚热带基本带之上形成了鲜明的立体气候,有从山地亚热带到山地暖温带、山地中温带、山地寒温带到山地亚寒带的众多气候带谱,年平均气温有从16℃左右到零下3~4℃的巨大差异。区内黑竹沟水系源于大渡河支流官料河上游的那哈依莫主流,径流丰富,水系呈树枝状发育,干、支流流向明显受北西、北东构造控制。

黑竹沟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凉山种群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据科考资料统计,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56科659属1684种(含种以下的分类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1科59属134种,裸子植物7科15属39种,被子植物118科585属151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油樟、川黄檗等。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391种,其中兽类8目27科77种,鸟类15目49科137属268种,两栖类2目7科9属17种,爬行类1目4科10属15种,鱼类3目4科12属1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豹、林麝、四川山鹧鸪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藏酋猴、黑熊、小熊猫、黑冠鹃隼等。

1.9690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