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5′~104°05′,北纬31°50′~32°10′,总面积44384.7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9764.38公顷,缓冲区面积4882.32公顷,实验区面积9738公顷。

地理坐标

东经103°45′~104°05′,北纬31°50′~32°10′

面积

44384.7公顷

保护区介绍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5′~104°05′,北纬31°50′~32°10′,总面积44384.7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9764.38公顷,缓冲区面积4882.32公顷,实验区面积9738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79年,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位于横断山脉东沿的岷山山系,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中、高山为主,最高峰为插旗山,海拔4769米,最低处在花桥村,海拔1160米,相对高差为3609米,山地切割剧烈,山高坡陡,河谷幽深。保护区气候类型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区内年平均气温7.2~11.2℃,霜期从10月到翌年4月,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111.5小时,年均降水量800毫米,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大体同步,形成冬干、春旱、夏洪、秋涝的气候规律。保护区内河流有青片河,属长江水系。青片河具两处主要源头,分别为西源尚午河和北源正河,沿途均有多条溪流汇入,水位落差大,河床狭窄,水流湍急。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川金丝猴及光叶珙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据统计,保护区现有低等植物大型真菌39科77属124种;高等植物中有苔藓植物47科92属153种,蕨类植物28科58属147种,裸子植物7科14属26种,被子植物130科607属153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光叶珙桐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西康玉兰、水青树、连香树、红花绿绒蒿等。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5纲27目96科465种,其中鱼类2目3科6种,两栖类2目6科23种,爬行类1目6科19种,鸟类16目56科306种,兽类7目27科111种。已鉴定昆虫17目84科24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豹、云豹、林麝、白尾海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藏酋猴、小熊猫、藏原羚、黑鸢等。

1.6940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