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省西南部,位于东方市和乐东县境内。

地理坐标

东经108°44′~109°02′,北纬18°23′~18°52′

面积

20170公顷

保护区介绍

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省西南部,位于东方市和乐东县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4′~109°02′,北纬18°23′~18°52′,总面积20170公顷,属野生动物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9932公顷,缓冲区面积8357公顷,实验区面积1881公顷。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第92号提案批准在尖峰岭建立了我国热带地区最早的自然保护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岛霸王岭—尖峰岭山系的南段,为中度切割的剥蚀穹形山地地貌,区内最高海拔1412.5米,最低海拔112.8米。保护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表现为:全年温热,夏季湿热多雨,冬季稍干凉,偶有阵寒,山地垂直气候变化明显。保护区是多条河溪的发源地,主要河流有南巴河、望楼河、佛罗河、感恩河等,具有河流短、河床比降大、河水暴涨暴跌的特点。

尖峰岭自然保护区保存着我国热带地区最珍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中国热带森林分布的南部,也是世界热带森林分布的北缘,具有森林组成复杂、群落结构发育良好、层间植物极为丰富的特征。保护区以保护热带雨林及其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221科980属2221种(含变种、亚种多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7科74属133种,裸子植物5科8属13种,被子植物179科898属207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坡垒、海南苏铁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苏铁蕨、桫椤、油丹、蕉木等。经多年调查研究,保护区内脊椎动物达371种,其中哺乳动物68种,鸟类215种,两栖类动物38种,爬行类动物50种。森林昆虫至目前为止已正式鉴定到种名的有145科1339属2222种,其中蝴蝶种类多达10科201属44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穿山甲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豹猫、猕猴、白鹇等。

1.5991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