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中部,横跨五指山市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包括以五指山主峰为中心的广大山区。

地理坐标

东经109°32′03″~109°43′19″,北纬18°48′59″~18°59′07″

面积

13435.9公顷

保护区介绍

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中部,横跨五指山市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包括以五指山主峰为中心的广大山区。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2′03″~109°43′19″,北纬18°48′59″~18°59′07″,总面积13435.9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7290.8公顷,缓冲区面积3895.4公顷,实验区面积2249.7公顷。五指山保护区于198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保护区,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指山自然保护区以五指山为中心,主峰由西南向东北排列,其中五指山二峰为最高峰,海拔1867米。保护区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从中部山体向四周逐级递降,形成一个由山地、丘陵、台地组成的复杂地形地貌体系。五指山保护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冬暖夏凉,不受寒潮影响,基本反映了热带雨林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20.5~23.4℃;年降雨量2444mm,年雨日有195天左右,暴雨强度大,土地终年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约为90%。保护区内山溪水沟呈现网状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五指山是海南三大江河中的万泉河、昌化江的发源地和分水岭。

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是海南岛海拔高差大、植被垂直带谱完整、热带植被类型多、雨林群落典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以保护原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保护区记录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146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85属216种,种子植物177科825属1930种(含变种、亚种及变型)。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坡垒、台湾苏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海南粗榧、刺桫椤、皱皮油丹、石碌含笑等。保护区记录的陆栖脊椎动物有27目75科289种,其中两栖纲2目6科28种,爬行纲2目13科56种,鸟纲16目36科159种,哺乳纲7目20科46种;鱼类有6目18科52属67种(含亚种);昆虫则有1700余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圆鼻巨蜥、金斑喙凤蝶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猕猴、白鹇等。

0.8234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