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的中南部,地跨白沙、五指山、乐东、琼中和昌江5市(县)。
东经109°11′27″~109°34′06″,北纬18°49′30″~19°08′41″
50464公顷
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的中南部,地跨白沙、五指山、乐东、琼中和昌江5市(县)。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1′27″~109°34′06″,北纬18°49′30″~19°08′41″,总面积50464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8869.4公顷,缓冲区面积13814公顷,实验区面积17780.6公顷。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山地丘陵区,中东部属于海南岛中部红层地貌区。区内最高峰为鹦哥岭,海拔1812米,是海南第二高峰。保护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24℃,雨量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夏半年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影响,冬半年主要受大陆冬季风频繁爆发南侵影响。鹦哥岭是海南岛第一大河流南渡江和第二大河流昌化江的分水岭和主要发源地,区内山溪水沟呈现羽状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生境、南渡江和昌化江源头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区是海南岛热带原始雨林分布的中心地区之一,保存有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保护区共记录到野生维管束植物224科963属2017种,其中蕨类植物50科118属289种,种子植物(兰科植物除外)173科782属1581种,兰科植物1科63属14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海南苏铁、台湾苏铁、坡垒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伯乐树、苏铁蕨、海南油杉、海南风吹楠、土沉香等。保护区共记录到脊椎动物5纲35目109科328属481种,其中鱼纲76种,两栖纲39种,爬行纲71种,鸟纲246种,哺乳纲49种;昆虫共记录到有150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圆鼻巨蜥、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云豹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蟒蛇、水鹿、灰喉针尾雨燕、蓝背八色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