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防城港市的上思县和防城区交界处,濒临北部湾,紧靠中越边境。
东经107°29′59″~108°13′11″,北纬21°40′03″~22°04′18″
58277.1公顷
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防城港市的上思县和防城区交界处,濒临北部湾,紧靠中越边境。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9′59″~108°13′11″,北纬21°40′03″~22°04′18″,总面积58277.1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3585.2公顷,缓冲区面积22646.1公顷,实验区面积12045.8公顷。十万大山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十万大山是我国南部近海的著名大山,山系呈南西—北东向展布,地质体系完整,褶皱断裂少,出露地层不多。地势险峻,峰峦连绵,最高峰莳良岭海拔1462.2米。保护区气候属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类型,其气候特点是冬短夏长,季风气候明显,气候温暖湿润;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霜少无雪;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湿季节明显。十万大山是广西重要的水源林区,区内河流星罗棋布,共有中小河流6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10条,分别为防城河、茅岭江及其二级支流滩营江(干流在钦州市境内)、北仑河等。
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以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狭叶坡垒、宽叶苏铁、云豹、金钱豹等珍稀濒危物种与其栖息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248科1124属3174种,其中蕨类植物49科118属332种,裸子植物8科10属20种,被子植物191科996属282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十万大山苏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狭叶坡垒、桫椤、苏铁蕨等。保护区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32目86科246属407种,其中两栖类44种,爬行类69种,鸟类215种,兽类7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林麝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蟒蛇、虎纹蛙、地龟、短尾猴等。保护区内已鉴定学名的昆虫有23目169科789种,已知大型真菌共2亚门、4纲、4亚纲、12目31科72属13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