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横跨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三县。

地理坐标

东经108°20′~108°34′,北纬23°24′~23°30′

面积

16994公顷

保护区介绍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横跨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三县。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0′~108°34′,北纬23°24′~23°30′,总面积16994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8377公顷,缓冲区面积4358公顷,实验区面积4259公顷。大明山保护区原为1958年成立的大明山伐木场,1981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改为大明山水源林保护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明山属于广西中部弧形山地的西翼南段,属中山地貌类型,山体脉络分明,主脉西北—东南走向,一般海拔1200米左右,主峰龙头山在山体中部之武鸣与上林两县交界处,海拔1760.4米,相对高差1563米。保护区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和大明山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显著,具有夏湿冬干、干冷同期、湿热同季、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特点。大明山是广西六大暴雨中心之一和重要的水源林区,是上林县清水河、武鸣县武鸣河等河流的主要源头。区内溪涧、河流纵横交错,发源于大明山的主要河流有33条,最后都汇入浔江,属珠江水系。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常绿阔叶林、水源涵养林及珍稀野生动植物。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目前已知有维管束植物209科793属2095种(含种以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42科84属254种,裸子植物7科9属18种,被子植物中有双子叶植物138科544属1539种、单子叶植物22科156属28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钟萼木、金毛狗、桫椤、大明山黑桫椤、水蕨等。保护区内脊椎动物有5纲31目90科208属294种,其中哺乳动物8目22科60种,鸟类14目41科151种,两栖类2目6科19种,爬行类3目12科42种,鱼类4目9科2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黑叶猴、林麝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蟒蛇、白鹇、黑熊、虎纹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