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崇左市境内,行政区划上跨江州、扶绥两个区、县。
东经107°16′53″~107°59′46″,北纬22°10′43″~22°36′55″
25578公顷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崇左市境内,行政区划上跨江州、扶绥两个区、县。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6′53″~107°59′46″,北纬22°10′43″~22°36′55″,由间断分布的4片区域组成,分别为:扶绥县的岜盆片、扶绥和江州交界区域的大陵片、江州区的驮逐片、江州区的板利片。保护区总面积25578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 10093.3公顷,缓冲区面积6950.7公顷,实验区面积8534公顷。2005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板利和岜盆两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合并组建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地貌属典型的桂西南喀斯特地貌。峰丛海拔一般为400米左右,峰林海拔为200~300米,谷底海拔为100米左右。依据有关分类标准可将保护区地貌划分为从大到小三级地貌类型,第一级为喀斯特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等组合;第二级主要是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洞、石峰和红土台地;第三级包括微型溶洞、石芽溶沟、石柱、落水洞等。保护区的微型溶洞数量特别多,这里往往成为白头叶猴理想的栖居地和隐蔽场所。保护区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长青,雨热同季,蒸发量大,无霜期长,冰雪罕见,夏季易涝而炎热,春秋易旱,冬季干燥微寒。保护区处于左江中游,地跨左江南、北两岸,区内及周边分布有左江一级支流5条,包括板崇河、水口河、响水河、汪庄河和客兰河;二级支流中流域面积在10km2以上的河流有17条。保护区地下水类型以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为主,水量十分丰富。
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白头叶猴、黑叶猴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喀斯特石山森林生态系统。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现有种群数量比国宝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全球92%以上的白头叶猴种群生活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广西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旗舰物种。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经初步调查,已知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44科503属848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20科34属66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122科467属77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石山苏铁、叉叶苏铁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七指蕨、蚬木、海南椴等6种。保护区内已知有脊椎动物5纲34目97科381种,其中哺乳纲8目23科58种,两栖纲1目5科13种,爬行纲3目10科26种,鸟纲15目39科171种,鱼纲7目20科11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头叶猴、黑叶猴、云豹、林麝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蟒蛇等。另外,保护区有大型真菌27科50属102种,昆虫有15目103科387属55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