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隆林各族自治县与西林县境内,地处云贵高原南缘。

地理坐标

东经104°46′13″~105°00′06″,北纬24°32′44″~24°43′07″

面积

20924.4公顷

保护区介绍

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隆林各族自治县与西林县境内,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6′13″~105°00′06″,北纬24°32′44″~24°43′07″,总面积20924.4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8404.3公顷,缓冲区面积4292.4公顷,实验区面积8227.7公顷。金钟山黑颈长尾雉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金钟山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喜玛拉雅山运动隆起带,区内地势较高,属山原中山山地。1200米以上面积约占85%,最高点金钟山顶峰海拔1836米,最低处为天生桥电站水库水面,海拔780米,相对高差1056米。整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经常受到北部湾和孟加拉湾海洋气流调节,其海洋性特征明显,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气候温和。保护区内共有大小河流28条,以金钟山山脉为南北分水岭,北侧为南盘江水系,南侧为右江水系,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

金钟山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黑颈长尾雉、贵州苏铁和隆林苏铁等全球珍稀濒危野生生物资源及其森林生态系统。据调查统计,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95科725属1487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63属123种,裸子植物3科4属7种,被子植物158科658属1357种(含变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贵州苏铁、隆林苏铁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伯乐树、中华桫椤、金毛狗、红椿等。保护区内共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纲31目97科389种,其中两栖类20种,爬行类40种,鸟类274种,兽类5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长尾雉、云豹、林麝、金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虎纹蛙、地龟、蟒蛇、黑冠鹃隼等。

0.7344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