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部,地处贵州高原与广西盆地接壤的斜坡地带。
东经109°07′48″~109°12′00″,北纬25°19′12″~25°27′36″
4220.7公顷
广西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部,地处贵州高原与广西盆地接壤的斜坡地带。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07′48″~109°12′00″,北纬25°19′12″~25°27′36″,总面积4220.7公顷,属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019.8公顷,缓冲区面积1100.4公顷,实验区面积1100.5公顷。元宝山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元宝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侵蚀褶皱深切割中山地貌类型,主要特征为山势高,山体庞大,沟谷密集、纵横交错,谷狭坡陡。地势中部高,山脉近南北走向,山顶海拔多在1300米以上,最高峰是元宝山的无名峰,海拔2086.0米,为广西第三高峰。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足,雨量充沛,湿度大,山地气候特征明显。保护区内溪河众多,是融水县境内主要河流的发源地。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主要有拱洞河、黄奈河、白云河等9条,分别流入贝江和融江,最后汇入柳江。
元宝山自然保护区以元宝山冷杉及其生境、中亚热带中山森林生态系统和水源涵养林为主要保护对象。元宝山冷杉是我国分布最南端的冷杉属植物,是典型的气候性孑遗树种,在全球唯一的分布地即元宝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已知分布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07科745属1862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2属180种,裸子植物7科14属23种,被子植物158科648属165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元宝山冷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伯乐树、金毛狗、柔毛油杉等。保护区已知分布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4纲28目87科219属345种,其中两栖类2目7科20属33种,爬行类3目10科39属53种,鸟类15目49科122属205种,兽类8目21科38属5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鼋、云豹、林麝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蟒蛇、熊猴、细痣疣螈、山瑞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