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境内。
东经114°19′21″~114°27′06″,北纬23°13′05″~23°19′43″
10696.9公顷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9′21″~114°27′06″,北纬23°13′05″~23°19′43″,总面积10696.9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739.5公顷,缓冲区面积3149公顷,实验区面积3808.4公顷。象头山保护区始建于1998年,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为低山丘陵地貌,其中大部分为海拔400~800米的山地及深切峡谷,仅在边缘地带有海拔400米以下的丘陵。由于属新构造运动上升区,保护区内沟谷深切,地形比降极大,海拔由保护区东部的望娘凹50米到最高点蟹眼顶1023.7米,相对高差973.7米。保护区属典型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分干湿两季,干季短、湿季长,无霜期长,气候垂直变化差异大等特点。保护区地表水文属东江流域,区内有大小溪流40多条,流量较大的有小金河、榕溪沥和良田河3条,流向东或东南方向。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东江重要水源地及水源涵养林为主。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07科788属1669种,其中蕨类植物37科67属135种,裸子植物4科5属7种,被子植物166科716属1527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毛狗、桫椤、苏铁蕨、华南锥等12种。保护区内记录有脊椎动物5纲31目96科418种,其中鱼类7目15科72种,两栖纲1目9科27种,爬行纲2目15科59种,鸟纲14目40科215种,哺乳纲7目17科4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穿山甲、大灵猫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中华鬣羚、斑林狸、黄喉貂、蟒蛇、虎纹蛙、黑鸢、三线闭壳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