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分为40余片,成带状分散分布于广东省雷州半岛沿海滩涂。
东经109°40′~110°35′,北纬20°14′~21°35′
20278.8公顷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分为40余片,成带状分散分布于广东省雷州半岛沿海滩涂。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0′~110°35′,北纬20°14′~21°35′,总面积20278.8公顷,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6613公顷,缓冲区面积1711.95公顷,实验区面积11953.86公顷。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始建于1990年,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地势较平坦,除北部(廉江市)属低山丘陵和南部崎岖海岸外,其他地方为坡度较缓的台地和平原。东西两海岸及各邻近海岛的海岸一般为坡度较小的海滩,西南和东南部为玄武岩发育的台地和冲积或海积平原。保护区地跨北热带和南亚热带两个气候带,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强烈,气温高,光照强,降水量大,时受雷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袭击,对红树林的生长繁殖,特别是胎萌幼苗的扎根产生极大危害。保护区涉及的内河流有22条,其中集雨面积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热带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据初步调查,保护区有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15科24种。保护区内红树林面积约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51%,是我国大陆沿海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丰富的红树林资源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保护区内有重要水禽等鸟类246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贝类28种、鱼类3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