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中北部,英德市北部。
东经113°05′00″~113°30′50″,北纬24°22′29″~24°30′41″
33555公顷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中北部,英德市北部。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5′00″~113°30′50″,北纬24°22′29″~24°30′41″,总面积33555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3917.9公顷,缓冲区面积8855公顷,实验区面积10782.1公顷。石门台保护区始建于1998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区,地处南岭东南支脉,区内地貌可划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3大类,以中山山地最为发育。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因而兼有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20.9℃,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11.0℃,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8.9℃,全年无霜期319天,年降水量1882.8毫米,相对湿度大。保护区为北江中游的水源地,分属两大水系,东部属于北江水系,西部属于小北江水系,其中北江干流从保护区东部由北向南流过。保护区内山高涧深,河流的河床比降大,形成了颇为壮观的瀑布资源。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的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和水源涵养地。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内有大型真菌124种,有高等植物271科998属2471种,其中苔藓植物42科101属189种,蕨类植物47科96属293种,裸子植物7科9属17种,被子植物175科792属197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桫椤、苏铁蕨、华南五针松、伯乐树等22种。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33目104科395种,其中兽类8目23科61种,两栖动物2目7科22种,爬行动物2目11科37种,鸟类16目47科208种,鱼类5目16科67种;另有昆虫21目179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豹、黄腹角雉、金雕、大灵猫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藏酋猴、水獭、地龟、虎纹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