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桑植县北部边陲。

地理坐标

东经109°41′45″~110°09′50″,北纬29°39′18″~29°49′48″

面积

20000公顷

保护区介绍

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桑植县北部边陲。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1′45″~110°09′50″,北纬29°39′18″~29°49′48″,总面积20000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8975公顷,缓冲区面积7534公顷,实验区面积3491公顷。八大公山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具有岭高谷深、坡陡顶平、岩溶发育的崎岖山原地貌,区内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64座,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87座,主峰斗篷山海拔1890.4米,最低点为楠木坪溪与黄连台溪交汇处,海拔395米。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0.1℃,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3.3℃,年无霜期190天,降雨日17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90%以上。保护区内溪河纵横,有大小溪流352条,均汇入澧水,是澧水源头。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植被及珍稀动植物。据调查统计,保护区现有高等植物216科240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南方红豆杉、红豆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水青树、连香树等18种。据初步统计,保护区现有陆生脊椎动物21目64科237种,其中兽类8目20科45种,两栖类2目7科18种,爬行类2目10科39种,鸟类9目27科135种;昆虫则有22目177科417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林麝、白颈长尾雉、金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大鲵、红腹角雉等35种。

2.6303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