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会同县境内,沅江支流巫水中游,地处雪峰山脉西支南段,距会同县城25千米。
东经109°49′~109°58′,北纬26°46′~26°59′
15900公顷
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会同县境内,沅江支流巫水中游,地处雪峰山脉西支南段,距会同县城25千米。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9′~109°58′,北纬26°46′~26°59′,总面积15900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6310公顷,缓冲区面积2830公顷,实验区面积6760公顷。鹰嘴界保护区始建于1998年,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鹰嘴界自然保护区地貌为回春性侵蚀—构造低山地形,层状地貌发育,峭壁悬崖较多,山不高而山坡陡峭,坡不长而坡度大。保护区最高海拔938米,最低海拔270米。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内平均气温13.4℃(海拔900米)~16.6℃(海拔270米),无霜期303天(山下),年降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83%。保护区内的最高地带爬龙界—山盆岭—大界头一线,为沅水支流渠水水系与巫水水系的分水岭,巫水水系在保护区所占面积比例较大,由分水岭向东流入若水,再南汇流至巫水。
鹰嘴界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典型的植被类型及其森林生态系统。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16科860属1798种,其中蕨类植物38科85属226种(含变种),裸子植物9科18属26种,被子植物169科757属154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伯乐树、莼菜、篦子三尖杉、厚朴、闽楠等18种。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30目72科226种,其中哺乳纲7目16科32种,两栖纲2目5科12种,爬行纲3目10科24种,鸟纲13目33科99种,鱼纲5目11科59种;昆虫有16目159科73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颈长尾雉、白鹤、白鹳、云豹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鲵、蛇雕、勺鸡、白琵鹭、斑头鸺鹠等2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