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桂东县西部,地处罗霄山脉中南段,南岭山脉北端。

地理坐标

东经113°37′39″~113°50′08″,北纬25°54′02″~26°06′59″

面积

10974公顷

保护区介绍

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桂东县西部,地处罗霄山脉中南段,南岭山脉北端。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7′39″~113°50′08″,北纬25°54′02″~26°06′59″,总面积10974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137公顷,缓冲区面积2141公顷,实验区面积5696公顷。八面山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八面山自然保护区地貌类型是以纵谷岭脊和横谷岭脊为主的中山地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00座,最高海拔2051米,最低海拔800米,高差达1200多米。整体地貌具有东西两边高,中部突起呈“H”型轮廓,地表切割强烈,山陡坡度大等特点。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冬、夏季长,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季短,但秋温高于春温;雨量充沛,但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保护区内水系为湘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湘江一级支流洣水和耒水的重要发源地。保护区呈“H”型轮廓的地貌特点使区内主要溪流被围于中间,从中部分别流向南北两个方向。

八面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的华东、华南、华中植物区系交汇的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内维管束植物共有217科922属2259种,其中蕨类植物有39科88属228种,裸子植物有7科18属31种,被子植物有171科816属200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伯乐树、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香榧、闽楠、野大豆等。保护区记录的陆生脊椎动物共有24目66科240种,其中两栖纲2目8科27种,爬行纲3目9科41种,鸟纲11目29科116种,哺乳纲8目20科5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藏酋猴、水獭、水鹿、獐等。

2.7383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