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洞庭湖西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境内。
东经111°57′22″~112°17′13″,北纬28°47′52″~29°07′21″
30044公顷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洞庭湖西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7′22″~112°17′13″,北纬28°47′52″~29°07′21″,总面积30044公顷,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9061公顷,缓冲区面积6165公顷,实验区面积14818公顷。西洞庭湖保护区始建于1998年,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呈河网切割状平原地貌,河间碟形洼地内分布着一些星散的小型湖泊和沼泽,地貌特征为典型的以陆上复合三角洲占主体的冲积、淤积平原。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受东亚季风和(长)江(洞庭)湖庞大水体的影响,具有大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光热充足、多风多雨、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西洞庭湖(目平湖)地处沅、澧水尾闾,通江达海,吞吐长江松滋、太平二口洪流,是长江中下游洪流的首个“承接器”和防旱“前哨站”。汉寿县南部低山丘陵区沧水、浪水等8条溪流也由南向北入湖,西洞庭湖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1503.6亿m3,总容积为21.2亿m3,占整个洞庭湖容积的12.6%。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鹳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以及越冬候鸟栖息地为主。保护区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87科259属414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16属19种,裸子植物1科2属2种(为引种栽培),被子植物72科241属39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水杉(栽培种)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粗梗水蕨、水蕨、野菱等5种。保护区内共记录到野生动物39目106科440种,其中底栖动物4目9科65种,鱼类9目20科111种,两栖类1目5科13种,爬行类3目8科20种,哺乳类7目14科26种,鸟类15目50科20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鹳、白鹤、东方白鹳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小天鹅、鸳鸯、白额雁、白琵鹭等2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