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巴东县北部,大巴山东缘。
东经110°15′51″~110°29′59″,北纬31°11′50″~31°24′00″
20909.99公顷
湖北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巴东县北部,大巴山东缘。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5′51″~110°29′59″,北纬31°11′50″~31°24′00″,总面积20909.99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9580.38公顷,缓冲区面积3009.17公顷,实验区面积8320.44公顷。巴东金丝猴保护区始建于2002年,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巴东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由大巴山脉东延的余脉组成中高山地貌,山脉走向呈近东西方向,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区内山势高大,山坡陡峻,绝壁高悬,河谷深切,峡谷纵横。区内最高峰小神农架主峰海拔3005米,最低海拔平阳坝河岸240米,相对高差达2765米。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北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区域。由于受海拔和山脉影响,同一时间内各地相差较大,季节变化也很明显。保护区水资源充足,温湿多雨,区域内亚高山雨洪区降水量最为丰富,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584.5mm。保护区内有沿渡河,全长约60km,流域面积1031.5km2。注入沿渡河的河流、溪沟有17条,主要有石柱河、三道河、红砂河等。
巴东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川金丝猴、林麝、珙桐、红豆杉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和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83科827属2308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其中蕨类植物26科60属228种,裸子植物5科15属25种,被子植物152科752属205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篦子三尖杉、连香树、水青树、香果树等18种。保护区内已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348种,其中兽类7目24科69种,两栖类2目6科14种,爬行类2目10科30种,鸟类14目44科23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川金丝猴、金钱豹、林麝、金雕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黄喉貂、鸳鸯等53种。川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物种,其珍贵程度仅次于大熊猫,保护区是川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地,根据近年来连续调查得知,该地区的川金丝猴种群不断壮大,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长期活动在该地区的川金丝猴不少于8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