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竹山县境内,在竹山县从瓦桑河至百里河口的巨大断裂层以南,属大巴山系汉水流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地理坐标

东经109°54′24″~110°10′32″,北纬31°30′28″~31°57′54″

面积

47173公顷

保护区介绍

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竹山县境内,在竹山县从瓦桑河至百里河口的巨大断裂层以南,属大巴山系汉水流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4′24″~110°10′32″,北纬31°30′28″~31°57′54″,总面积47173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7808.6公顷,缓冲区面积11603.1公顷,实验区面积17761.3公顷。堵河源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处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由南西向北东倾斜,四周峻岭横陈。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分为丘陵、低山、中山、亚高山四种类型。海拔最高处位于保护区南端的枪刀山,海拔2635米,海拔最低处在保护区北端的百里河口,海拔400米。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典型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与同纬度相比,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热同期等特点。保护区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有大小河流18条。堵河是汉江水系的第一大支流,由西、南两条(支)源流汇合而成,西(支)源流叫汇湾河,南(支)源流叫官渡河,是堵河最大支流。两支源流于竹山县两河口处汇合,汇合后的河流在汇入汉江的河口处有一名为韩家洲的洲堵在河口,因而得名“堵河”。

堵河源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和水源涵养林为主。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12科949属2440种,其中蕨类植物36科67属133种,裸子植物7科21属33种,被子植物169科861属227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红豆杉、银杏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黄杉、秦岭冷杉、大果青扦、连香树、厚朴等21种。保护区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12种,其中兽类7目22科76种,鸟类15目49科176种,爬行类2目11科36种,两栖类2目8科24种;此外,保护区有鱼类3目8科26属32种,昆虫23目192科145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林麝、豹、云豹、金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鲵、黑熊、赤腹鹰、水獭、藏酋猴等。

2.5793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