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东部。

地理坐标

东经109°38′30″~109°47′00″,北纬29°39′30″~30°05′15″

面积

34550公顷

保护区介绍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东部。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8′30″~109°47′00″,北纬29°39′30″~30°05′15″,总面积34550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1560公顷,缓冲区面积11700公顷,实验区面积11290公顷。七姊妹山保护区始建于1990年,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属鄂西南山区,为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脉余脉之中。境内山系主要由七姊妹山、秦家大山和八大公山三个大的山脊构成,总的地势表现为北东高西南低,最高峰火烧堡海拔2014.5米,最低海拔650米。保护区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貌类型丰富多彩。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差异。保护区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有大小河溪30条,以中部的鸡公界、龙崩山为分水岭,形成全县相对独立的南北两大水系:北部贡水水系流归清江后入长江;南部酉水水系流进湖南省沅江,汇入洞庭湖。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珙桐等珍稀植物及其群落、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为主。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83科752属2027种,其中蕨类植物24科47属119种,裸子植物8科16属20种,被子植物151科689属188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银杏、红豆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黄杉、篦子三尖杉、连香树、水青树等。保护区内有陆生脊椎动物355种,其中哺乳类8目24科67种,两栖类2目8科26种,爬行类3目10科37种,鸟类15目40科225种;另有鱼类2目4科24种,昆虫22目177科131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云豹、林麝、金雕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红腹角雉、大鲵等51种。

0.9994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