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竹溪县南部,毗邻渝、陕,地处秦岭南侧、大巴山东段北坡。

地理坐标

东经109°43′52″~109°56′51″,北纬31°31′10″~31°42′16″

面积

25604.95公顷

保护区介绍

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竹溪县南部,毗邻渝、陕,地处秦岭南侧、大巴山东段北坡。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3′52″~109°56′51″,北纬31°31′10″~31°42′16″,总面积25604.95公顷,属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9683.9公顷,缓冲区面积4008.95公顷,实验区面积11912.1公顷。十八里长峡保护区始建于1988年,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地貌深切最剧烈的地区,中部岩溶地貌现象相当发育,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内峰高谷深,河谷两岸崖壁陡峭,故有长峡之称。由于地表长期侵蚀、风化,山脉与地层走向一致,河谷曲流发育,峡谷与盆地相间,构成了丘陵、盆地、低山、中山等多种地貌类型。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适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同时由于地表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显著,呈现出中山温和,低山湿润的特点。保护区是南水北调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河溪较多,区内河流主要是汉江支流之一的大河(亦称五道河)及其支流构成的水系。区内石灰岩分布面积较大,暗河、泉流较多,最大的暗河有九江洞、干龙洞等。

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秦巴植物区系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极度濒危动植物种群及其栖息地、北亚热带大面积常绿阔叶林、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04科1004属2915种(包括变种、变型及重要栽培种),其中蕨类植物有34科75属213种,种子植物有170科929属270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红豆杉、银杏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秦岭冷杉、大果青扦、黄杉、榧树等22种。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28目98科218属318种,其中鱼类3目6科12属14种,两栖类2目8科10属21种,爬行类2目11科26属33种(亚种),鸟类14目50科114属180种(亚种),哺乳类7目23科56属70种(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雕、豹、林麝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鲵、虎纹蛙、鸳鸯、赤腹鹰等36种。

2.0237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