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信阳市罗山县境内,大别山西段北坡,淮河南岸。
东经114°18′~114°30′,北纬31°28′~32°09′
46800公顷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信阳市罗山县境内,大别山西段北坡,淮河南岸。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8′~114°30′,北纬31°28′~32°09′,总面积46800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6500公顷,缓冲区面积11000公顷,实验区面积19300公顷。1982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董寨自然保护区地处桐柏大别山主体山系的北麓和南麓、山脉前缘丘陵地带,属第二、三级地貌台阶过渡的中低山系构造侵蚀类型地貌。区内地势总特征是南部和西部较高,北部和东部较低,由南向北以中低山系渐变为低山丘陵区。保护区处在秦岭—淮河一线的南部,为北亚热带的边缘,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降水、光照充足。保护区大部分区域为淮河流域,流经的河流有麻田河、九龙河、小潢河、子路河,均汇于竹竿河。
董寨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白冠长尾雉、朱鹮等珍稀鸟类及其生存环境和过渡带综合性森林生态系统为主。据调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4纲29目86科224属394种,其中鸟类18目58科167属314种,兽类6目16科30属36种,两栖类2目5科6属12种,爬行类3目7科21属3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冠长尾雉、金雕、朱鹮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赤颈䴙䴘、白琵鹭、大天鹅、黄喉貂等。保护区鸟类资源非常丰富,是河南省鸟类最多的保护区,约占河南省鸟类种类的75%。保护区内白冠长尾雉种群密度居全国前列,2011年保护区所在的罗山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白冠长尾雉之乡”称号。保护区内分布有高等植物175科784属187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香果树、闽楠、野大豆、水青树等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