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南端,济源市、焦作市、沁阳市、博爱县、修武县、辉县境内。

地理坐标

东经112°02′~113°45′,北纬34°54′~35°42

面积

56600公顷

保护区介绍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南端,济源市、焦作市、沁阳市、博爱县、修武县、辉县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2′~113°45′,北纬34°54′~35°42′,总面积56600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0526公顷,缓冲区面积11302公顷,实验区面积24772公顷。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处于山西高原上升和华北平原下降区的边缘,位于我国一、二级大地形的陡坎上,深受山西板块和华北板块相互挤压和扭动的影响,使该地区地质构造异常复杂,断裂活动频繁,形成了复杂多样、挺拔险峻的南太行中山地貌。区内山势雄伟,群峰峥嵘,绝壁林立,沟壑纵横,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斗顶山达1955米,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保护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亚洲大陆东南部,受大陆和海洋气团的交替影响,气候特点表现为:春季回暖迟、夏热天数少,秋季降温早,冬季冷期长,相对湿度大,云雾日数多。太行山南端属黄河水系,区内主要河流有东阳河、铁山河、大店河、北蟒河等。受区域构造和地形的制约,河流均由北向南流入黄河。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以猕猴为主的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区内各种动植物物种及其生态环境。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197科784属1759种,其中苔藓植物76种,蕨类植物87种,裸子植物12种,被子植物158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银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香果树等13种。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 201种,其中兽类34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9种,鸟类14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黑鹳、金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水獭、黄喉貂、大鲵等。太行山猕猴为我国特有的猕猴华北亚种,保护区是目前世界猕猴类群分布的最北界,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医学价值。

3.033431s